什么密封胶内会有颗粒?
密封胶内若有大颗粒或较大的胶皮,则属生产过程的控制问题,可以通过强化管理、加强控制来解决。
密封胶内若有小颗粒,则需区别对待,主要有两种情况:一是粉的颗粒,因为所有胶内都需加入补强填料,常用的为碳酸钙和白炭黑,都是固体物质,而固体与液体混合,由于固体粒子很小,表面能很容易形成聚集体,从而很难完全在液体中分散,形成一些小小的颗粒。判断是粉的颗粒的依据就是将胶内小颗粒挑出,用手碾压后看是否还在,若不在则说明是粉的颗粒;实际使用中施胶时虽然可以看到有小颗粒,但胶本身有流平性,表面可以慢慢流平而覆盖一些小颗粒,而且施胶时属于超近观察,若施工后稍远来看(大约一尺距离之外)很多颗粒根本难以发现。
当颗粒用手碾压后还在或变小则是结皮,生产中需要极力避免其发生,但也存在一个出现的概率问题。
影响密封胶固化性能的因素
环境因素对密封胶的固化性能有很明显的影响。首先是温度的影响,温度越高,固化反应速度越快,表现出来的现象是表干、消粘都比较快,如果温度很低,如5℃以下,密封胶固化就会很慢。而如果温度过高,LOCTITE NS 5550密封胶,如40℃以上,密封胶会因为表干太快而不便使用。
湿对密封胶的固化性能也有明显的影响,因为密封胶固化反应需要空气中的水份,所以过于干燥的天气如相对湿度低于40℃对密封胶的固化是不利的。但并不是湿度越高越好,因为密封胶固化时要放出挥发性小分子,如果空气湿度太大,小分子就不容易挥发,这样也不利于密封胶固化。实验已经证明,当相对湿度高于80℃时,密封胶消粘和深层固化会受到影响,乐泰NS 5550密封胶,有时经过2-3天,密封胶的表面还有粘性。
规定的密封胶性能的标准条件是温度(23±2)℃,相对湿度(50±5)℃。
密封胶性能的简易判断方法
将密封胶从胶瓶打出成胶条,在打胶及对胶条的观察过程中可以对下列性能进行检测或简易判断。
(1) 挤出性:可以通过打胶时的难易程度初步感觉出胶的挤出性。
(2) 固化性能:胶条打出之后,可以测定表干时间,消粘时间以及完全固化时间,贵州密封胶,判断出
固化性能是否正常。
(3) 触变性:胶条打出后,水平放置不变形,表面密封胶触变性合格,如果有流淌变形的现象,乐泰5550密封胶,表明触变性不好。
(4) 硬度:胶条完全固化后(一般约1-2天),用手指按压胶条可以感觉它的硬度,该方法
可以对硬度进行相对比较。
(5) 强度、弹性和伸长率:拉动完全固化后的胶条可以对强度、弹性和伸长率进行相对判断。进行这一实验时必须注意:我们平常是将胶条打在纸上的,从纸上撕下胶条后,往往在胶条上粘了一层纸,如果这样拉动胶条,由于纸是没有弹性的,一拉就会撕裂,同时粘在纸上的胶条也就会撕裂开一个口子,由于硅酮密封胶抗撕裂强度一般都比较低,拉伸产生的应力会集中在撕裂处,很容易从这里拉断胶条,影响观察判断。正确的做法是将胶条打在塑料薄膜上,待胶条完全固化后拉动胶条对性能进行判断。